(圖/ 本報記者翻攝)

在臺灣電商市場景氣持續降溫的背景下,龍頭業者momo富邦媒(8454)首度交出上市以來首見的衰退財報。根據最新公告,該公司今年第一季營收264億元,年減1.8%,不僅創下歷年同期新低,更引發市場對本土電商買氣能否回溫的疑慮。同期,稅後淨利為8.6億元、年減5.4%,每股盈餘(EPS)為3.41元,創2020年以來同期新低。

MGBOX


(圖/ 本報記者翻攝)

不只營收下滑,momo的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亦同步下降,營益率跌破3%,本業獲利更大減三成。這顯示即使公司大舉投入行銷補貼與資源,也無法有效刺激消費者購買意願。與此同時,競爭對手酷澎積極搶攻臺灣市場,近期更宣布與可口可樂、P&G等國際品牌及多家本土廠商建立合作,平台商品數量激增五倍,形成對momo供應商結構的新壓力。


(圖/ 本報記者翻攝)

專家指出,若momo未能提振平台買氣,恐將面臨供應商流失至他平台的風險,導致商品品項縮減、消費者黏著度下滑,形成惡性循環。此外,momo重資本投入的物流系統也備受關注。其在臺中與高雄自建的自動化物流中心雖可提高配送效率,卻也在買氣疲弱下成為財務負擔,令人聯想到PChome當年在林口A7物流中心的沉重包袱。

不僅如此,momo去年推出的兩項新業務:廣告與第三方開店平台mo店+。但目前貢獻營收仍有限,未能有效填補主力電商業務下滑的缺口。尤其mo店+認列營收僅限平台手續費,使實際貢獻不易反映在營收數字上。若主站流量疲弱,相關新業務擴展亦將受限。

曼黛瑪璉


(圖/ 本報記者翻攝)

值得注意的是,本土另一電商巨頭PChome網家(8044)同日亦公布財報,第一季稅後淨損達1.48億元,每股虧損0.79元,為連續第九季虧損。分析師認為,在本地消費力未見顯著回升、新臺幣升值引發跨境消費潮的環境下,臺灣電商業者短期內恐難擺脫壓力。今年對於momo而言,關鍵在於如何穩住供應商體系與物流資本支出效率,同時尋求創新營收來源,走出營收與獲利雙下滑的陰霾。

中華超傳媒

(文/ 黃俊憲)

關注我們

投票

分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