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Unsplash)
在人工智慧迅速發展的時代,「主權AI」(Sovereign AI)已成為各國政府與學術界關注的核心議題。主權AI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及文化自主的戰略要務。本研究深入探討主權AI的定義、發展現況、挑戰機會,以及台灣在這一領域的策略布局。 (本文協作/perplexity, Gemini, ChatGPT)
主權AI的定義與核心概念
基本定義
主權AI是指一個國家能夠自主掌控AI技術從數據蒐集、模型訓練、演算法設計到最終應用部署的整個過程,而不需依賴外國企業或技術。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24年4月明確定義主權AI為「由國家自主研發、掌控並應用的AI系統,特別強調AI技術的本土化發展與國家層級戰略自主」。
這一概念的興起源自近年AI技術迅速演進所帶來的地緣政治壓力、資料安全風險與供應鏈中斷可能性。當前AI系統與大型語言模型多數仍集中於少數跨國科技企業手中,國家若無法掌控AI資源與技術,則在安全、經濟與產業競爭中將處於劣勢。
簡而言之,主權AI = 國家的AI自己來,資料、技術及應用全掌握在自己手上。
三大基石
主權AI建構在三大核心基石之上:
1. 數據掌控權:確保關鍵數據在本地儲存與運算,防止敏感數據外流。這要求重要資料必須儲存在國內,並由本國機構進行管理和使用,以防止機敏資訊外洩。
2. 演算法自主性:具備自研大型語言模型(LLM)與深度學習演算法的能力,避免依賴他國模型或技術。這包括擁有完整的AI開發能力,從基礎研究到產品化應用。
3. 應用可控性:AI系統的運作與決策機制可被監管,符合在地法規與倫理規範。這確保AI的決策透明度,並能依據國家的價值觀和法律框架進行治理。
(圖/ Unsplash)
主權AI的戰略支柱
世界經濟論壇提出六大戰略支柱,作為各國政府推動主權AI政策的核心參考方向:
1.數位基礎設施建設
強化數位基礎設施的建構,涵蓋資料中心、高效能運算資源與資料在地化政策,以確保AI系統可於本土安全且穩定地運行。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提出「AI工廠」概念,強調各國需要建立自己的AI基礎設施來處理數據和產生智能。
2.技術研發與創新
加速技術研發與創新動能,推動國家級AI研究計畫與關鍵技術突破,建立具自主能力的演算法與模型體系。這包括投資於核心AI技術,如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和電腦視覺等領域。
3.人才培育體系
全面培育AI人才體系,涵蓋技術研發、倫理治理及跨域應用等關鍵能力,並透過教育與訓練機制滿足中長期人才需求。人才短缺是主權AI發展面臨的最重大障礙之一,許多國家缺乏發展和管理複雜AI系統所需的教育基礎設施和專業人力。
4.法規治理框架
建立完善的法規治理框架,確保AI發展符合國家價值觀和倫理標準。這包括建立AI風險評估機制、演算法透明度要求,以及針對關鍵AI應用的監管措施。
5.數據治理與安全
確保數據主權,包括數據本地化要求、跨境數據傳輸限制,以及建立安全的數據共享機制。各國越來越要求特定類型的數據必須在其境內儲存和處理,例如中國實施嚴格的數據本地化規定。
6.國際合作機制
建立國際合作機制,在維護主權的同時促進技術交流和標準制定。主權AI並不意味著完全的數位孤立,而是追求戰略韌性,可以與全球合作並行。
(圖/ Unsplash)
全球主權AI發展現況
投資規模與分布
根據最新研究數據,2024年全球主權AI投資總額超過400億美元,其中美國以120億美元位居首位,中國以100億美元緊隨其後,歐盟投資85億美元排名第三。政府正在全球範圍內投入數十億美元補貼主權AI,投資於國內運算基礎設施和在其境內開發的AI模型。
主要國家戰略
美國:專注於軍事AI和晶片製造,技術自主度達95%。美國將AI視為國家安全的關鍵要素,特別是在國防和情報領域的應用。
中國:重點發展大型語言模型和監控技術,技術自主度達90%。中國將AI發展視為實現「共同繁榮」目標的重要工具。
歐盟:著重GDPR合規和可信AI發展,技術自主度為75%。歐盟的策略主要聚焦於通過保護基本權利來促進倫理結果。
日本:建設ABCI 3.0超級電腦,專注於超級電腦和機器人技術,技術自主度達70%。
加拿大:推出20億美元的主權AI運算策略,建立三大支柱:AI運算挑戰、主權運算基礎設施計畫,以及AI運算取用基金。
印度:實施IndiaAI任務,預算約125億美元,包括提供10,000多個GPU供公私部門使用。
挑戰與機會分析
主要挑戰
技術依賴:許多國家仍高度依賴外國AI技術和基礎設施,特別是在晶片和雲端運算方面。這種依賴性在地緣政治緊張時期可能成為戰略弱點。
人才短缺:全球AI人才分布高度集中,許多國家缺乏組建能夠建構競爭性基礎模型或在政府和軍事環境中實施複雜AI應用的專業團隊。
資金需求:發展主權AI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研發投資和人才培育。中小型國家可能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
標準分歧:各國在AI治理標準和倫理框架方面存在分歧,可能導致技術碎片化和互操作性問題。
發展機會
1. 數據安全增強:主權AI能夠確保敏感數據在國內處理,減少數據外洩風險,提升國家數據安全水平。
2. 產業創新促進:透過發展本土AI能力,可以促進相關產業創新,創造高技術就業機會,並保持經濟價值在本國。
3. 國家競爭力提升:掌握AI核心技術有助於提升國家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地位,增強軟實力。
4. 文化特色保護:本土AI模型能夠更好地理解和保護當地語言、文化和價值觀,避免文化同質化。
(圖/ Unsplash)
台灣的主權AI發展
發展現況
政府計劃在未來三年投資約976億新台幣(約30億美元)用於AI資料中心和相關專案。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強調:「AI主權是一個關鍵議題,台灣政府計劃加強我們自己的AI資料中心基礎設施,大幅提升我們自己的運算能力」。
台灣正透過發展TAIDE與TAME等本土主權AI語言模型的建構與訓練,逐步擺脫「模型租賃依賴」現象,建立以繁體中文、多語語境與在地語意為核心的語言模型主體。
主要AI模型
TAIDE: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指導的國家應用研究院於2023年6月正式推出,是首個以台灣社會、文化和語言規範為導向的模型。
TAME:Project TAME(TAiwan Mixture of Experts),名稱取自「台灣」和「專家混合」,是一種機器學習類型,在處理輸入前選擇使用哪些「專家」(或子模型)。
其他模型:包括華碩子公司台灣網路服務推出的Formosa Foundation Model(FFM-Llama2)和鴻海的FoxBrain等。
策略挑戰
台灣在發展主權AI方面面臨幾個結構性挑戰:
1. 語料庫限制:繁體中文語料相對有限,難以與英語或簡體中文語料庫競爭。政府開放資料僅2%屬公眾領域,國科會提供給TAIDE的公部門資料集僅58筆。
2. 技術人才短缺:需要更多具備AI研發能力的專業人才來支撐本土AI發展。
3. 資金投入相對不足:相較於美國、中國等大國,台灣的投資規模仍有差距。
發展策略
為因應這些挑戰,台灣採取四軸協同推進策略:
1. 語言模型研發:持續改進TAIDE和其他本土模型
2. 公共算力平台建置:建設更強大的運算基礎設施
3. 資料治理法制完善:改善數據開放和授權框架
4. 場域導入工具箱建議:推動AI在各領域的應用
數位發展部計劃在2025年第四季發布首版「主權AI語言資料庫」,基於該部起草的訓練語料庫授權條款,協助機關識別適合納入的資料並解決版權問題。
(圖/ Unsplash)
未來展望與發展趨勢
全球趨勢
主權AI將繼續成為各國數位轉型戰略的核心要素。隨著AI技術對國家力量的重要性日益增長,任何依賴外國AI輸入的情況都代表著戰略脆弱性,這在長期內可能變得不可持續。
預計各國將加速投資於國內教育計畫、AI人才培育專門途徑,以及專門用於境內運算需求的能源基礎設施。目前依賴弱主權AI安排的國家將逐漸過渡到更強的自主控制形式。
技術發展方向
1. 開源AI的角色:開源AI專案如Llama、Mistral和Stable Diffusion使研究人員、企業家和公共機構能夠開發專門解決當地需求的應用,而無需大量資源投資。然而,隨著政府越來越多地從國家安全角度看待AI,開源AI專案的可行性可能面臨挑戰。
2. 區域AI中心崛起:各國和地區可能投資建設本地AI生態系統,以促進境內創新和經濟增長。這些中心旨在吸引頂尖人才和資本,同時減少對外國AI能力的依賴。
3. 監管制度完善:政府將繼續引入管制數據隱私、安全和AI治理的新法規。組織應主動實施強健的合規計畫,包括透明度、可解釋性和持續監控。
對我們台灣的發展建議
台灣在發展主權AI時應採取平衡策略,在自主發展與國際合作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1. 加強資料治理:政府應加速推動資料開放與授權改革,在保障隱私與版權的前提下,鼓勵公共部門和企業釋出更多繁體中文語料供AI訓練使用。
2. 健全法律環境:針對AI訓練資料的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定明確原則,讓研發單位無後顧之憂地利用資料。
3. 國際合作:善用國際資源與盟友的力量,例如透過國際科研合作分享模型技術、共同研發多語言樞紐模型。
4. 差異化定位:避免與擁有巨量參數的模型正面競爭,專注於繁體中文和台灣文化特色的AI應用。
(圖/ Unsplash)
結論
主權AI作為落實國家數位主權的重要途徑,實質上代表一種能回應在地語言文化、技術需求與治理脈絡的AI技術體系。它既是資料與演算法控制權的實現載體,同時構成維護語言主體性與認知自主性的基礎設施。
隨著AI技術對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的影響日益深遠,主權AI將成為各國必須面對的戰略選擇。成功的主權AI發展需要政府、產業界和學術機構的緊密合作,以及長期的戰略規劃和資源投入。
對於台灣而言,主權AI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維護文化特色、確保資訊安全、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戰略。透過智慧的政策規劃、務實的國際合作和持續的技術創新,台灣有望在主權AI領域建立自己的優勢地位,為全球AI發展貢獻獨特價值。
主權AI的未來發展將深刻影響全球技術格局和國際關係。各國需要在技術自主與國際合作之間找到平衡,既要保護自身利益,也要避免技術碎片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只有通過理性的政策制定和建設性的國際對話,才能實現AI技術的共同發展和人類的共同福祉。
中華超傳媒
(文/ 黃義維博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