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屏東基督教醫院)

屏東基督教醫院以行動詮釋「做在最弱小的身上」的醫療使命,院內醫護與團隊累計榮獲「醫療奉獻獎」達16次,為全臺醫界之冠,成為仁心仁術的象徵。如今,屏基正啟動「智能醫療大樓」建設計畫,期望打造南臺灣急重症與智慧醫療的指標基地,並呼籲社會各界踴躍捐助,讓這份跨越時代的醫療傳愛精神得以延續。

宣教起源 醫療行動化為愛的實踐


1953年,一群來自美國、挪威與芬蘭的宣教士醫師與護理人員,懷抱信仰與醫療使命,毅然來到屏東,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中展開醫療宣教旅程。

他們建立了屏東基督教醫院,為痲瘋病患送藥、照顧小兒麻痺孩童、深入原鄉醫療據點,開啟「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的醫者傳統,為臺灣醫療人文史留下感人篇章。


(圖/ 翻攝自Google Maps)

十六度獲「醫療奉獻獎」 全臺之冠


七十餘年間,屏基共有傅德蘭、畢嘉士、李集美、島阿鳳、譚凱莉、邱金菊、曾瑞慧、余廣亮、卓德松、范思善、連加恩、吳宗樹、洪慶憲等個人,以及海外宣教部、原鄉工作團隊與馬拉威工作團隊,共16次榮獲「醫療奉獻獎」,創下全臺醫界紀錄。

屏基長期深耕偏鄉與原鄉醫療,持續投入交通接駁、長照服務及弱勢關懷,落實「視病猶親、關懷始終如一」的信念。

MGBOX

68年原鄉行醫 從山區到國際的關懷軌跡


屏基的原鄉醫療服務已超過68年,不僅將專科醫師送上山服務,交通接駁車更三十年如一日,天未亮便啟程載送病患就醫。

此外,屏基跨越國界,於1994年前往泰緬邊境佤邦建立安邦醫院,2002年更承辦臺灣駐馬拉威醫療團,持續協助當地建立數位健康系統,將臺灣醫療人文精神推向世界。


(圖/ 本報記者翻攝)

推動智能醫療大樓 打造南臺灣智慧醫療指標基地


延續「做在最弱小的身上」的精神,屏基正推動「智能醫療大樓」建設計畫,基地面積達16,000平方公尺,地上11層、地下2層,總樓地板面積近7萬平方公尺,將設置一般病床499床、特殊病床362床,導入AI輔助診斷與智慧醫療系統,強化急重症及腫瘤治療照護,打造更安全、尊嚴且高效的醫療環境。

美容儀器Sonispa 水光肌美顏儀嘖嘖募資中

建設經費龐大 募資計畫啟動盼社會共襄盛舉


屏基自創院以來無財團奧援,全憑醫院與社會各界支持,每年投入逾4,600萬元於原鄉醫療與公益服務。

目前新大樓建設雖已貸款34億元,仍有超過10億元資金缺口,急需民間力量協助導入高端醫療設備與照護設施。

院方現正推動「空間命名募捐款計畫」,開放各界以冠名方式捐助,金額包含:單人病房150萬元、雙人病房100萬元、四人病房200萬元、病床命名15萬元等。每張病床一年可救助逾60位病人,象徵每筆捐款皆是一次「延續生命」的行動。

屏基:這不只是蓋一棟醫院,而是守護生命的信念


屏基強調,智能醫療大樓的興建,不僅為南臺灣醫療量能升級,更是延續「醫療奉獻」精神的實際行動。院方誠摯邀請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讓南臺灣的每個生命都能被守護。

捐款方式如下:

● 信用卡線上捐款:https://1953ptch.oen.tw/project/page/31ZnCAkwyPtibJVcTH730Q5O1BN

● 郵政劃撥帳號:04029369(戶名:屏東基督教醫院)

● 銀行匯款:兆豐銀行屏東分行(017)帳號05307-000510(戶名:屏基醫療財團法人)

● 捐款洽詢專線:(08)736-8686 分機3931

屏基期盼,透過社會的力量,讓這份跨越世代的醫療愛心,繼續在南方綻放。

國立中正大學碩士在職專班招生資訊

橘子新聞

(文/ 陳麗娜)

關注我們

投票

分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