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 臺北市政府)
臺北市長蔣萬安今(22)日出席2025年CBMC臺灣年會城市論壇,發表專題演講,系統說明市府「經濟韌性」、「安全韌性」與「社會韌性」三大施政理念。蔣市長指出,這些策略旨在為AI科技產業提供良好投資環境、保障市民生活安全,以及鼓勵生育率提升,打造宜居、宜業的首都城市。

(圖/ 臺北市政府)
蔣萬安表示,臺北市正面臨極端氣候、地震及地緣政治等多重挑戰,市府秉持「提前防範、積極應對」原則,確保城市在各種衝擊下能維持穩定運作。他強調,經濟韌性政策以「創業家友善城市」與「AI驅動智慧城市」為雙引擎,透過14個新創基地及Global Pass計畫,連結11個國家、22個城市的創新資源,提供國內外新創團隊落腳與發展平台,強化臺北市的產業競爭力。

(圖/ 臺北市政府)
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市府率全國之先訂定AI作業指引,將人工智慧技術導入市政服務,包括1999市民熱線語音轉文字系統,提升市民服務效率。蔣市長指出,北市持續招商引資,近期包括緯創、緯穎及輝達海外總部落腳臺北,預期帶動就業與產業升級,為臺北經濟韌性注入新動能。

(圖/ 臺北市政府)
針對安全韌性,蔣萬安表示,市府積極推動都市更新及防災設施建設,包括投入65億元更新防洪排水系統、建設敦北地下防洪大排,並採用先進監測與雲端協作平台,提高應對極端氣候與地震的能力。此外,都更8箭政策推動下,近兩年報核案件數達過去八年的2.3倍,顯示都市更新效能顯著提升。

(圖/ 臺北市政府)
在社會韌性方面,蔣市長指出臺北市出生率呈逆勢成長,市府推出好孕專車、幸福住宅、婦幼專責醫院及「生生喝鮮奶」政策,全面支持家庭與兒童發展。自上任以來,臺北市生育率從0.84上升至1.04,成為六都唯一正成長城市。
蔣市長強調,臺北市在經濟、科技、社會與安全等各面向皆取得具體成果,未來將持續強化城市韌性,確保市民生活品質與城市長期發展。
橘子新聞
(文/ 陳麗娜)



評論